儿童
腺样体肥大是3至10岁儿童群体中的常见多发病,它不仅累及耳鼻咽喉科,还常引发消化系统、呼吸系统、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的并发症。西医多采用全麻下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,但该方法存在潜在风险,这让不少患儿家长心生顾虑。因此,中医药治疗这一病症的方法愈发受到关注。
一、生理病理特点
腺样体,又称咽扁桃体,位于鼻咽部,自出生便开始发育,通常在6至7岁时体积达到最大,10岁后逐渐萎缩,少数成年人可能会有腺样体残留。腺样体属于扁桃体组织,是咽内淋巴环的关键组成部分。其内部含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,在儿童时期积极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。主要通过产生免疫球蛋白来增强机体免疫力,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、生长及扩散,对病毒也有抑制扩散和中和的作用,如同“健康卫士”一般,抵御着侵入机体的各类致病微生物。
婴儿期(1至3岁),人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,如免疫球蛋白等,主要来源于母体。大约到二至三岁后,这些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活性物质逐渐消耗殆尽,此时就需要后天补充。提供后天免疫活性物质的器官,一方面来自全身性器官,如脾脏、胸腺等;另一方面则来自局部性器官,腭扁桃体与腺样体便属于此类。在婴幼儿时期,整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,局部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就会相对发达。不过,在正常情况下,这种发达并不足以致使扁桃体过度肥大。只有那些先天性免疫不足,以及后天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(尤其是6、7岁前),才容易出现扁桃体的过度增生。这种过度增生是人体自我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种体现,故而被称为“生理性扁桃体肥大”。实际上,当腭扁桃体出现生理性肥大(较易察觉)时,腺样体往往也存在生理性肥大,反之亦然。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免疫系统功能逐步增强,对局部免疫功能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,扁桃体也会随之逐渐萎缩,直至最终失去其存在价值,完全萎缩。
此外,由于扁桃体(包括腭扁桃体、咽扁桃体)表面凹凸不平,布满沟槽、陷窝,这种特殊结构使得病毒与细菌容易在此滞留。当身体免疫功能低下,或者周围组织器官存在感染病灶时,咽、腭扁桃体组织就极易受到反复或长期感染,进而引发慢性炎症性增生与肥大。所以,在生理性肥大(单纯性肥大)的基础上,很容易并发炎症性肥大的病理改变;即便不存在生理性肥大,也有可能因炎症刺激而出现病理性肥大。
二、临床表现与诊断
(一)临床表现
腺样体肥大的症状表现与腺样体肥大程度、患儿年龄以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。年龄越小,咽腔越狭窄,症状也就越显著;病程越长,越容易引发并发症,症状也就越发复杂多样。
1.咽腔狭窄症:患儿睡眠时会出现打鼾症状,若腺样体阻塞后鼻孔,还会出现鼻塞,讲话时鼻音较重,鼻涕量多且难以擤出,严重时甚至只能张口呼吸。
2.鼻与咽喉疾病:腺样体肥大易诱发慢性
鼻炎、
鼻窦炎、咽喉炎等相关病症,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低热症状。
3.分泌性
中耳炎:可引发咽鼓管鼓室炎、分泌性中耳炎,患儿会出现耳痛、
耳鸣、听力下降、耳内胀闷、闭塞感,检查时可发现鼓室积液等症状和体征。
4.消化道症状与发育障碍:由于腺样体分泌物被患儿吞入胃中,毒素被吸收,从而引发消化道症状,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,身体消瘦,面色苍白或萎黄,呈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。
5.精神神经症状:慢性炎症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后,会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,导致精神不振、智力迟钝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遗尿、夜尿、夜寐不宁、睡眠时磨牙、容易出汗等症状。
6.心肺系统疾病症状:长期张口呼吸、打鼾会致使肺的呼吸换气不足,进而引起肺动脉压升高,严重者可发展为右心慢性衰竭。
7.面部发育障碍:长期张口呼吸会对儿童面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,出现上颌骨变长,腭骨高拱,牙列不齐,上切牙突出,嘴唇增厚,上唇上翘,鼻中隔偏曲,鼻翼萎缩,前鼻孔狭小,面部缺乏表情,面容呆滞,即所谓的“腺样体面容”。
(二)检查
1.X线鼻咽侧位片检查:通过该检查,图象能够显示腺样体肥大的情况。可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局限性增厚,气道受压变窄呈细条状,严重时甚至闭塞,而周围骨质无破坏。临床上可应用腺样体/鼻咽比率(A/N比值)来测量腺样体肥大的厚度、长短以及咽腔狭窄程度。
2.鼻咽纤维镜检查:可直接观察到鼻咽顶及后壁有腺样体增生肥大。依据鼻咽部腺样体肥大所占空间的比例,可分为四度:在鼻咽腔上部≤25%;≤50%;≤75%,并伴有后鼻孔堵塞、部分咽鼓管堵塞;完全堵塞。
三、西医治疗方法
(一)手术治疗
手术一直是西医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手段。早些年的观点认为,一旦确诊本病,就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。然而,目前医学界认识到,腺样体具有免疫功能,不应轻易切除。当下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为:并发咽鼓管鼓室炎、分泌性中耳炎、腺样体面容、慢性
扁桃体炎、鼾症等。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,方式包括刮除术或微创手术。
但小儿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,需要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操作,且手术部位靠近颅底,存在一定风险。有研究报道指出,极少数患儿在手术后可能出现寰枢关节半脱位,若未能及时治疗,将导致颈椎稳定性丧失,甚至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。还有临床研究显示,腺样体手术后随访发现,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虽然较手术前有所减少,但感染程度却比手术前加重,支气管炎、支气管肺炎等较为严重的感染发生率有所上升。并且,6岁以下儿童的腺样体内淋巴组织发育最为明显,参与体内免疫活动也最为活跃,因此不宜过早切除腺样体,以免影响这一重要免疫器官的功能。
(二)保守疗法
目前,西医保守疗法针对腺样体肥大尚无明确统一的治疗指南。根据国内临床医学文献报道,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:
1.服药:
-如匹多莫德,建议连续服用不少于8周(2个月),其作用在于增强上呼吸道免疫功能,减少和预防上呼吸道的反复感染,从而有助于缓解或减轻腺样体肥大的病情。
-白三烯受体拮抗剂(孟鲁司特钠/顺尔宁),需连续服用16周(4个月)。
-对症处理药物:根据患儿实际症状按需使用,如化痰药、止咳药物等,若存在明显炎症也需相应用药。其中,第①种和第②种药物各自单独使用,第③种药物属于配合性应用。
2.局部用激素喷鼻:双侧鼻腔每晚使用1次,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(临床上一般连续使用3个月左右,甚至更长时间。有研究观察表明,鼻用激素连续使用半年无明显副作用)。常用的局部用激素有莫米松喷雾剂、布地奈德喷雾剂等。
四、中医治疗方法
(一)辨证论治
1.对于肺脾气虚证,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、化痰散结,常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进行治疗。
2.肺肾阴虚证,则治以滋阴补肺、补肾填精,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。
3.气滞血瘀症,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、散结消肿,运用会厌逐瘀汤加减。
以上就是对儿童腺样体肥大中西医治疗的介绍,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耳鼻喉免费咨询问诊电话:
400-0885191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免挂号费以及检查优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