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咽鼓管功能异常
我们的咽鼓管,被赋予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、保持清洁并防止逆行感染等重要职责。一旦咽鼓管功能受阻,就可能引发分泌性中耳炎。
1.咽鼓管阻塞:
通常情况下,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,只有在吞咽、打哈欠等动作时才会短暂打开,以调整中耳气压。若咽鼓管遭遇机械性或非机械性阻塞,中耳腔内气压下降,当内外气压差达到2.0~4.0kPa时,咽喉黏膜内的静脉开始扩张,如果压力继续增大,咽鼓管黏膜肿胀,血管通透性增强,血清渗入中耳,形成积液。
导致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包括:
(1)机械性阻塞:过去人们普遍认为,咽鼓管咽口的机械性阻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因。然而,随着研究的深入,部分专家如Salle等人提出,机械性阻塞并非唯一原因,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参与。例如:
腺样体肥大: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密切。过去认为这是因为腺样体堵住了咽鼓管咽口。但最新研究显示,腺样体的病因作用还与造成慢性感染从而易诱发本病复发有关。
慢性
鼻窦炎:研究发现,本病患者患慢性鼻窦炎的比例高于非患者。过去认为这是因为脓液堵住了咽鼓管咽口,以及长期刺激导致黏膜和淋巴组织增生,使得咽口变窄。新研究还揭示,这类患者鼻咽部SlgA活性较低,也是细菌在此繁殖的原因之一。
鼻咽癌: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往往出现本病。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地区,成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,由鼻咽癌引发的占比较高。除了癌肿的机械性压迫外,还与腭帆张肌、腭帆提肌、咽鼓管软骨及管腔上皮受损,以及咽口疤痕狭窄等因素有关。
另外,鼻中隔偏曲、鼻咽部(特别是咽鼓管咽口周围)有瘢痕、良性肿瘤,以及患有全身性疾病(如淀粉样瘤,甲状腺功能减退,结核性肉芽肿以及艾滋病等)均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。
(2)非机械性阻塞:即咽鼓管功能障碍。
儿童肌肉力量弱,软骨弹性差,中耳更易产生负压;咽鼓管软骨段因负压吸引而进一步下陷,管腔狭窄甚至闭塞,形成恶性循环。
细菌蛋白溶解酶破坏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,降低管腔表面张力,阻碍管腔畅通。
以上是对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的简单介绍,如果您对自身情况不太了解或想了解一下中耳炎的治疗方法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医院免费咨询电话:
400-088-5191进行线上一对一问诊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检查优惠!